善待孩子的奇思妙想 现在孩子的生存、成长环境,无论是家庭还是社会,都和他们父母小时候不平样了。他们接触社会、新事物更早、更广泛,他们面对的世界更精彩。 这就使他们更容易产生好奇心,容易突发奇想,有意无意地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来。这些离经叛道的孩子往往不为人所喜欢,有专家表示:面对孩子的诸多出格行为,如果父母将其简单地看成越轨、破坏纪律而加以批评和限制,可能就会拖些孩子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扼杀在萌芽状态; 反之,如果父母能够正确地对待孩子的出格行为,对他们加以正确地引导,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,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和战胜困难挫折的勇气,那么在出格的孩子们中间一定会出现更多的人才。 事例: 一次美术课上,十岁的伊雪想了好长时间才开始动笔,一出手就画了半只鸭子!陪孩子画画的父母看见一张大纸上什么都没有,却在画纸边上只画了半只鸭子,都觉得不可思议,开始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:怎么只画个鸭屁股呀? 这孩子怎么乱画呢?好好一张纸不画,画到边上干什么伊雪妈妈也说:你看人家画得多好!你看你!哪有画半只鸭子的呢?怎么能画这么不完整?都到纸外面去了。 把纸翻过去重画吧!老师赶紧过去看了看,说:让孩子画完,不要着急!孩子一定有她自己的想法!果然,伊雪下笔后,似乎胸有成竹,很快完成了那幅画。老师让她给大家讲讲画的内容,伊雪简单地讲了一下她画的故事:鸭妈妈和鸭孩子出去玩,走歌了,小鸭去狗青蛙妈妈:你好!你看到我的妈妈了吗? 青蛙妈妈没看到。小鸭又阿乌龟姐姐:你好!你看到我的妈妈了吗?乌龟姐姐也说没看到。最后小鸭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。原来,妈妈去找妹妹了!妈妈带着小鸭和妹妹一起去了游乐场! 这时,大家才明白,原来那画面上的半只鸭子,是跟着妈妈的小龅子,妈妈和妹妹已经走出画了,而小鸭子才走出去一半。看着画,老师为孩子的创意感到欣喜,伊雪的妈妈也感到震惊。 对于一个十岁的孩子来说,做的事情虽然出乎父母的意料,可是这样丰富的想象力,是多么宝贵啊!强烈的出格思想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害的,但孩子的出格思想也有其不可忽视的积极因素。 比如:有利于孩子独立性的发展和开拓个性的形成。孩子产生出格思想,实质上是他们心理上发生巨大转变的表现,他们不再像儿时那样依恋父母,也不再把父母看做至高无上的权威。对于常规也产生了突破的欲望,表现就是不再像过去那样的听话、顺从,而是勇敢地冒险。 有时孩子的出格思想是针对传统思想的束缚而产生的。传统观念认为是这样的,他们却偏偏认为是那样的。虽然有时可能钻牛角尖或失之偏颇,但更多的时候,他们在试图独辟蹊径,从其他角度来观察和分析问题。这是他们求异思维的表现。 现代社会充满着竞争,从小培养孩子好胜、敢闯的心理素质,有利于其形成开拓、进取的个性。对于孩子们出格的心理,如果能悉心保护,正确引导,将对其独立创造性的发展有很大帮助。 所以,一个合格的父母应该能够正确认识和对待孩子的出格,并积极引导孩子,使其朝着富有建设性的健康方向发展。 那么,父母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离经叛道的行为呢?教育专家为广大父母们提供了如下对策。 1。正确理解孩子的出格 父母要知道,孩子的一些出格行为,其实是对自己生理心理成熟的一种尝试性反应,绝大多数并非父母所想象的那样,孩子并不是真的学坏了,只是个体成熟的心理反应而已。 2。正确应对孩子的出格父母发现孩子的出格行为时,的确需要表明态度,但要特别注意方式为法。 父母应该给孩子一个平等对话的机会,避免因为简单粗暴而伤害孩子的感情,甚至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,推动孩子走向父母希望的反面。建议父母在这个时候可以采取主动式聆听,最好由父亲来处理儿子的问题,母亲来处理女儿的问题,这样共同语言会多得多。 父母可以坐在孩子身边,主动和孩子聊聊这方面的问题,可以告诉孩子自己在这方面的一些经验和体会。 3。用沟通交流走入孩子的心扉交流、沟通是走进孩子心灵的最好方法。面对出格的孩子,和他们进行良好的沟通是引导他们的必要前提。 每个父母都应该提高自己和孩子交流沟通的能力,只有如此,才能够走进孩子的心扉,摸透孩子的想法,才能采取具有针对 性的、高效的教育方法。作为一名合格的父母,一定要敢于接受孩子的出格,要能够善待孩子的出格行为,要善于引导孩子走向精彩的人生。 金玉良言 离经叛道的孩子往往具有较强的开拓精神和超凡的创造力,他们的奇思妙想往往也蕴涵着自己特殊的想法。如果父母抱着教育孩子改正错误的美好愿望,一厢情愿地采取一些错误的方法来教育孩子,只能得到错误的结果。